中科能研电力技术研究院汇聚了国内外众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单位、创投机构、品牌企业,是全球电力领域用户及行业从业者的智库和交流平台。科研赋能,电力兴邦。中科能研电力技术研究院将致力于产业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的发布,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先锋式人物展示。
当前位置:首页科创先锋
  • 444阅读
    储能技术——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
    储能(energy storage)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的过程。 储能又是石油油藏中的一个名词,代表储层储存油气的能力。2024年4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国能发科技规〔2024〕26号),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管理,优化调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储能作用,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 时间:2025-01-21# 阅读:444
  • 323阅读
    让科技创新带来更多“人间烟火”
    茫茫碧海上,舟山秀山岛全球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似一把巨大的“小提琴”,将海浪演奏成清洁的绿色电能,进入千家万户;巍巍群山间,引汉济渭工程“洞穿”秦岭调水,实现长江黄河“握手”,缓解关中水荒……从城区到乡镇,从海岛到山村,希望在孕育,蜕变在上演,幸福在流淌,民生科技项目不仅推动了我国能源转型,而且串联起千家万户日常的用水用电、幸福生活。2024国际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统技术合作计划(IEA-OES)发布
    # 时间:2025-01-16# 阅读:323
  • 301阅读
    捷龙三号海上“一箭十星”圆满成功,新年首发彰显中国航天实力
    2025年1月13日上午11时,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在山东省海阳市近海海域成功发射,以“一箭十星”的方式将微厘空间01组的10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在新的一年里航天发射任务取得了开门红。此次发射任务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也展示了中国在海上发射技术上的新突破。捷龙三号遥五运载火箭总长约31米,重约140吨,采用了四级固体发动机串联布局和“三平一垂”的热
    # 时间:2025-01-14# 阅读:301
  • 398阅读
    电力科研前沿:创新突破驱动能源变革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电力科研领域捷报频传,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重大成果相继涌现,为我国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  在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的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多所顶尖科研机构及高校协同攻关,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其研发的“智能分布式电力调控系统”,综合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边缘计算能力,成功
    # 时间:2025-01-08# 阅读:398
  • 1611阅读
    中国能源逐“绿”向“新”含金量提升 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阔步前行
    央视网消息: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能源法集中规定了我国能源发展的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重要制度,这部国家法律对推动能源转型有哪些制度设计和改革举措?来看记者对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的独家专访。能源法首次将能源规划确立为一项法律制度。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
    # 时间:2025-01-08# 阅读:1611
  • 318阅读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智库工作组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是能源领域首个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多边合作平台,也是中国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重要平台。为更好发挥智库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我局拟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新成立智库工作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1年10月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期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以下简称合作网络
    # 时间:2025-01-07# 阅读:318
  • 297阅读
    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突破
    记者1月6日从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国华电所属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500标方/小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槽、33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槽产品日前正式下线,2.5兆瓦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实证平台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装备实现新突破,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华臻”3300标方/小时碱性电解槽具有高电流密度、高能源利用效率、高抗逆向电流特性。产品运行
    # 时间:2025-01-07# 阅读:297
  • 362阅读
    以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电力行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产业,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要发挥好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高电力系统“三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出,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
    # 时间:2025-01-07# 阅读:362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中科能研(厦门)电力技术研究院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E-mail:zkny1968@163.com